一、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源自中医经典理论"冬病夏治"。每年最热的三伏天,人体毛孔大开、气血运行旺盛,就像自然界的"大火炉"。此时将特殊调配的中药贴敷在特定穴位,药物能更顺畅地渗透经络,借助天地阳气驱散体内寒邪,达到"以热制热、驱寒扶正"的效果。
这种疗法最早记载于清代医书,历经数百年临床验证,如今已成为现代人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热门选择。
二、三伏贴适应症
1.呼吸道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者、肺气肿等。
2.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虚寒性腹痛等。
3.风湿、骨伤类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肩周炎、颈椎病、腰肌劳损等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以受寒疼痛加重为特点的一类疾病。
4.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坐月伤风、怕冷等虚寒症者。
5.儿科疾病:体虚易感冒、过敏、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等。
6.亚健康调理:免疫力低下、肾虚、阳虚、气虚等需体质调理者。
三、贴敷时间
头伏贴敷 :2025.07.20(入伏)—2025.07.29
中伏贴敷 :2025.07.30(中伏)—2025.08.08
末伏贴敷 :2025.08.09(末伏)—2025.08.18
伏后加强 :2025.08.19(出伏)—2025.08.28
注意!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3-4次进行贴敷,连续3年以上效果更佳。错过首日也别慌,同阶段内完成贴敷即可。
四、三伏贴虽好,但并非人人适用。以下人群请特别注意:
⚠️1.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皮肤破溃者、对药物过敏者不适合贴敷。
⚠️2.正处于感冒发热、急性肠胃炎发作期的患者,建议等病情稳定后再进行贴敷。
五、贴敷前后注意事项
1.贴敷后喝温水,促进药物吸收。适当散步,帮助气血流通。
2.饮食清淡,多吃冬瓜、薏米等祛湿食材。
3.建议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方便贴敷和活动,避免穿紧身衣,以免摩擦贴敷部位。
5.建议成年人贴敷时间4-6小时,儿童2-4小时,具体时间可根据个人皮肤耐受度而定。
6.贴敷后避免空调直吹。忌吃冰镇饮品、辛辣海鲜。
7.皮肤出现轻微发红属正常,若起水泡需及时就医。
8.贴敷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药膏脱落,影响药效。
预约贴敷方式
即日起便可预约,挂中医科门诊医生号,由门诊医师辨证并开具贴敷治疗单,缴费后将治疗单交于门诊医师登记预约。详情可至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四楼中医科咨询预约!
编辑 梁欢
责任编辑 冯宣
审核 吕珊玲
投稿邮箱 gytv@dz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