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大话利州 新闻热线:0839-3221258
一声“老班长” 调出万家和—— 广元市深入推进退役军人事务人民调解工作
2025/06/13 15:06
来源: 广元手机台

蝉鸣撕开6月的热浪,广元市退役军人咨询服务大厅宽敞明亮。退役军人事务人民调解员杨乾均脚步匆匆,正和老兵律师郑爱民穿梭于咨询台与调解桌之间。 

“您先喝口水,慢慢说。”杨乾均将一杯热茶推给满脸焦虑的张大爷。张大爷是一名退役军人,儿子也在部队服役。原来,张大爷驾驶货车时因工伤与用工单位产生纠纷,医疗费赔偿问题僵持不下。“部队刚寄来三等功喜报,我却给孩子拖后腿......”张大爷声音哽咽。郑爱民摊开资料,目光透着退役军人特有的敏锐:“您儿子在前线保家卫国,他的大后方我们一起守好。这事,我们按《退役军人保障法》和《工伤保险条例》来捋。”

两人分工协作:杨乾均用“老班长”式的坦诚拉近距离,从“咱当兵的人最讲责任”切入共情;郑爱民则以专业法律视角梳理证据链,拨通用工单位负责人电话:“军人家庭的合法权益不容含糊,咱们先看伤情鉴定报告……”两个小时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张大爷握住两人的手,感谢道:“听到你们喊我老大哥、老班长,比拿了赔偿还高兴!”

这样温暖的场景,在广元市退役军人事务人民调解的日常中屡见不鲜。无数个“张大爷”带着愁容走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又带着笑意离开,背后是一套兼具温度与力度的调解工作机制,如细密的针脚,将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权益保障织就成网。这套扎根基层的广元经验,既传承着“老兵新兵”之间特有的袍泽深情,又构建起法治化、专业化的调解体系,在情理与法理的交融中,蹚出了一条退役军人事务调解的新路径。

一是网格赋能,织密调解“精准网络”。广元退役军人事务人民调解工作,细在“入网入格”,暖在“精准滴灌”。全市将退役军人纳入基层治理网格,建立一人一档需求台账。自2024年建立市退役军人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来,全市依托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等阵地,构建起 “市—县—乡—村”四级调解网络,5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挂牌老兵调解室。一线调解员、“兵支书”联动老兵律师团、6个公共法律服务志愿服务团等共同建强调解“防线”。为提升“解铃”效能,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保障法》《民法典》等法治教育,促使调解员既懂兵言兵语,又通法理情理。如老兵调解员杨乾均便将部队协同作战经验迁移至调解实践,遇复杂纠纷时组织集体研判,确保调解方案既合法规、又暖兵心。

二是行业聚力,筑牢调解“基层堡垒”。对涉军维权类纠纷,联动法院、司法局开通绿色通道;对家庭矛盾、就业争议等,匹配心理咨询师、就业导师协同化解。在剑阁县,法律服务台账成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法宝”,将退役军人的矛盾纠纷分类,服务力量按图调配,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结合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等机制,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走村入户,耐心倾听、高效化解矛盾问题。昭化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张德刚便是典型代表,调解过程中,只因退役军人一句“就业困难”,他联系本地多家企业,依据退役军人服役期间运输岗位履历,为其精准推荐到物流企业就业。“得把‘战友’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 张德刚这句朴实的承诺,正是广元调解队伍以“军人温度”服务“军人兄弟”的真实写照。

三是兵心共情,创新调解“军味范式”。广元退役军人事务人民调解员深谙“兵心换兵心”的秘诀:见面开口先喊一声老战友,调解时既讲“部队里的规矩”,雷厉风行、不偏不倚,又用“连队里的感情”,掏心窝子、将心比心。老兵律师郑爱民说:“当年在部队,战友闹别扭了,咱们怎么劝?无非是‘公平秤’‘和事佬’‘连心桥’三板斧。”他将复杂纠纷拆解为事实认定—责任划分—情感疏导三个环节,如攻克战术难点般逐个击破。为强化调解队伍建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推行调解员传帮带机制,年轻调解员跟着“老班长”学“听功”(耐心倾听诉求)、“理功”(梳理矛盾脉络)、“稳功”(控制现场节奏),培育出“军味”调解员4名。同时,创新“调解+尊崇”模式,配套调解后续跟踪服务,调解成功后,为退役军人送上优抚政策解读等“尊崇大礼包”推动矛盾化解从案结事了向事心双解升级。

从军营到调解现场,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初心。广元退役军人调解员以“老班长”情怀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迷彩答卷。下一步,广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持续聚焦“矛盾不上交”目标,建强专家智库,培育复合型调解队伍,不断推进智慧调解,让“有事找老兵” 成为信任标识,不断提高退役军人的安全感、荣誉感、幸福感。(廖润知


来源 广元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权益维护与法规科

编辑 陈洋平

责任编辑 冯宣

审核 吕珊玲

投稿邮箱 gytv@dzsm.com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举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