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深入实施“1345”发展战略,大胆探索创新,聚焦产业建圈强链、城乡融合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重点,陆续推出具有广元特色、符合广元实际的改革事项,有力助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在改革统筹谋划上,市委召开八届十次全会,作出《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广元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的决定》,谋划提出了建立铝基新材料产业“一核两翼多点”加快发展机制、市县共建园区机制、构建立体化物流体系、国有旅游景区营运体制改革等一批具有“广元味”的改革举措,推动党中央和省委改革部署在广元落地落实。“小切口”谋划推进94项自主创新改革事项,让改革成果转化为整体治理效能。
在发展战略思路上,聚焦通道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转化,建成全国首个高铁快运物流基地、西部地级市首个动车运用所;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投资300亿元中煤广元煤电一体化等项目正加快实施;打好“五大攻坚战”,连续3年在全省生态环保党政同责考评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获得“双优秀”。
在深化改革的道路上,我市始终聚焦重点难点,朝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创新出台了《广元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一站式”惠企政策兑现专窗、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等运行良好。创新组建18个重点专班,全生命周期服务产业发展。经济活力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元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打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35条、调度奖惩10条措施等系列组合拳,中国西部铝锭贸易中心、四川首个铝期货指定交割库、全国煤炭交易中心西部(广元)交易专区挂牌运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大会、中国西部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众商云集,新发展格局构建蹄疾步稳。
增进民生福祉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纵深推进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30.02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41.5%;城市核心区嘉陵江、南河、白龙江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入围联合国“创建韧性城市2030”国内首批试点城市。
以改革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实施现代农(林)业园区建设行动,成功创建猕猴桃和核桃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全省唯一市州在全国帮扶产业发展暨项目资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上交流经验。
改革,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深入推进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探索实践育人广元模式,工作经验全省推广。持续实施“爱·圆梦”项目,累计为4500余名家庭困难学子铺就了大学路。
改革,让群众享受到更加普惠的医养资源。持续深化县域医共体、“三医”联动和医药卫生集成创新改革试点、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加快建设品牌医院和精品专科,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事项扩大至171项,10家三级医院实现线上互认,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改革,让群众享受到更加丰富的文旅资源。实施重点景区“二次创业”,黄猫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剑门关、翠云廊景区成为国内外游客热门打卡地,利州、昭化入选天府旅游特色县,坐高铁游广元、女皇故里彩灯会、古蜀道徒步游、国际旅行商大会等活动精彩出圈,女儿节7天161万游客“来蜀道广元、为美丽加冕”。
改革,让群众享受到更加充分的就业保障。在全省率先推出劳务专业合作社社员参加工伤保险试点,城镇新增就业2.92万人,农民工转移就业96.85万人,农民工工作连续6年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从重点项目到民生服务、从乡村到城市,各项改革措施更加精准落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广元也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奋力以改革实践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黎娟
编辑 杨彬
责任编辑 冯宣
审核 王剑
投稿邮箱 gytv@dzs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