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垃圾分类”话题刷爆网络,垃圾究竟该怎样扔?又该如何分类?一时间,争论不休。根据住建部要求,包括我市在内的46个先行先试的重点城市,要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作为该项工作推进中的一大难题,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不能照搬城市方式,而是需要更多的探索和试点,让垃圾分类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记者来到利州区赤化镇泥窝社区时,由卫生评比监督员和村民代表组成的评分小组,正在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评比打分。

鲜楠告诉记者,检查评比每两个月开展一次,镇评村、村评组、组评户、户互评,对生活垃圾分类好的家庭给予适当的生活用品奖励,党员干部纳入年底评优。这一机制不仅激发了群众荣辱观,也发挥出了党员干部的带头引领作用。

“户垃圾,要分类,房前物,摆整齐”,垃圾分类写进了泥窝社区的居民公约。在“绿色E家”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站,社区村民还可以通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的回收累计积分,再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以前,农村的垃圾处理一般分为焚烧、填埋和堆肥。填埋的垃圾本身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残留着大量的细菌、病毒,垃圾渗漏液还会污染地下水资源,后续潜在危害较大。

在引导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加大统一收集转运力度的同时,利州区还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整治。在大石镇的一处垃圾填埋场内,中国环科院的专家就进行了抽样评估,再根据抽样结果制定评估方案,进行综合治理。

此外,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还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去年以来,利州区投入1000多万元,为各乡镇配备各类收运车20余台,为各村组配备分类垃圾桶7000余个,新改建垃圾分类收集站点2000个,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

广元台全媒体记者:侯小兰  白燕林  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