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四川消息: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山顶挨着天。2月8日,汽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行驶,到达广元市朝天区蒲家乡罗圈岩村。一到达位于山顶的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小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旁边小山壁上写着的“云顶人家,罗圈岩村欢迎你”几个大字;举目远望,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农家小洋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门前庭园里一片郁郁葱葱,犹如世外桃源。

  这是一个高山贫困村,距广元城区15公里、朝天城区20公里。该村于2017年9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让40户人住上了新房子、挪出穷窝,走上了致富路。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罗圈岩村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摄影-雷艳)1

罗圈岩村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摄影 雷艳)

  “异地搬迁”让村民住有所居

  来到该安置点今年53岁的贫困户杨家成家中,只见有线电视、无线网络、自来水、取暖设备等一应俱全,“现代化”程度与城里没有两样。他笑着说道,他家祖辈一直住在安置点对面的深山沟里,2016年以前道路一直不通。“那时买什么东西都不方便,孩子上学每天早上5点起床,到学校要走两个多小时,每天一去一回就要花5个多小时在路上。要是遇到下雨,土路就更难走了,两只脚上会粘着好几斤重的黄泥……”杨家成激动地说道,感谢党的好政策,是党给他家带来了温暖。如今大女儿已成家,二女儿也从学校毕业并开始工作实习了,他的负担轻了许多,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有奔头了。

  “导致我们村贫穷的主要原因是,山高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老百姓思想观念相对落后。下一步,力争通过旅游带动,使农户户均年增收达到5000元以上。目前村里已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组建了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通过营销服务、资产运营、投资入股等方式,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该村支部书记严永喜说道。

  该村安置点建设于2017年3月底开工,8月底建成。立足海拔高、气候好、生态美等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创建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云顶人家”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逐步彰显。引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公司(1+3)+农户”合作机制,辐射带动农户产业发展,解决搬迁农户就地务工。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花石乡梧桐村香菇产业园(摄影-胡文凯)

花石乡梧桐村香菇产业园(摄影 胡文凯)

  让“低效土地”变成“高效资源”

  在朝天区花石乡梧桐村,村民产业发展蓬蓬勃勃。

  “开年之后,除了让村民发展香菇产业以外,还要想办法让村民种植土参……”梧桐村支部书记杨学忠和朝天区政务中心驻村第一书记李佳根合计着年后村里产业的发展。

  梧桐村是朝天区最偏远的山村之一,该村自2002年开始种植香菇, 2013年至2016年全村种植香菇150万椴,人均收入达到16000元,连续三年在朝天区排名第一,受到市、省级表彰。

  种植大户张正林在村里是个名副其实的“红人”。上世纪90年代,他在村里从事汽车运输业务,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很紧巴。后来通过发展香菇产业,他家不仅住上了新房,还购买了挖掘机,包起小工程。2017年9月,张正林花4万元修建了可储存4吨鲜菇的冻库。“以前每次采摘香菇后还要去把、烘干……现在直接储存于冻库,然后卖鲜菇,节省了人力,价格还有所提高。这样算下来,起初建冻库花去的钱两年就能赚回来!”张正林的妻子蒲琼婷高兴地说道。

  “当时村民自己摸索总结种植方法,主动抓住机会发展香菇。”杨学忠说,几年时间,全村6个村民小组,175户716人,共生产食用菌64万袋,仅此一项收入就达300余万元。村里种植的香菇不仅销售到全市各县区,还销往成都、陕西、浙江、江苏等地。“张应军是村里在外读书的大学生,2016年通过网络销售干香菇400多斤。”

  “春节过后,我们还将和村民一起规划发展新的产业项目,从中药材种植这个增长点入手,包装项目、招商引资。这样就可以让更多村民不用背井离乡出去打工,而在家创业,让低效的土地变成高效资源。”杨学忠信满满地说。(文 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