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周年之际,沐浴着明媚的阳光,记者走进我市极重灾区青川县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两次关注过的黄坪乡枣树村枣树坝社,眼前呈现的是:

    一幢幢新建的小青瓦、人字顶、白粉墙、乌红色屋檐、深灰色墙裙的川北民居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一条条已硬化了的联户路两旁新栽上的树苗焕发着生机,流经村子的河水在已整治过的河道安静流淌着。而去年地震造成的全村房屋全部损毁,美丽家园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的破败景象已经不见一点踪影了。

   “5·12”汶川特大地震震垮了我们的房屋,让我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但震不垮广元人民。我们坚挺脊梁,在废墟上建起了像枣树村枣树坝社这样的栋栋美丽的农村新居,人们正朝着美好的新生活奔去。

损失严重16.3万户农房垮塌

    “5·12”汶川大地震后给广元带来空前的灾难,地震造成我市农村全垮户48157户,危房户114261户,需重建永久性住房16.3万户,需维修加固48.6万户。

    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安居”作为最大的民生。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灾后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了灾后恢复重建,市委五届九次全委会,确定了“全面夺取双胜利、重建美好新广元”的工作主题和“三年重建家园、五年实现跨越”和重建目标。规划2008年完成永久性住房10.23万户,其中:砖混6.85万户,砖木2.14万户,木结构0.61万户,其他0.61万户。2009年规划建设6.62万户,其中砖混4.23万户,砖木1.3万户,木结构0.61万户,其他0.45万户。至2009年底全面完成农房重建任务。

   剑阁县率先行动起来。去年5月20日即开始启动农房重建,着手全县农房规划、政策制定,6月份开始建材企业布局,新上了一大批砖厂,为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建材保障,其主要做法受到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高度评价。

    该县合林镇金珠村五组的苟大妈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她家在去年7月份就开始在倒塌的旧址上建房,通过借、贷、补助等方式筹资,元旦就住进了新房。

落实责任科学规划搞重建

    为了实现16.3万户农民家家有房住的愿望,市委、市政府把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及时成立了广元市“5·12”地震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都成立了由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实行了“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

    36名市级领导、114个市级部门联系74个重灾乡镇,市、县派出工作队员3000余人,共同推进农房重建各项工作的落实,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攻坚格局。市级有关部门担负着指导、组织、协调、帮助的责任,结合职能职责,围绕农房重建的具体任务,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主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农房重建,质量是关键,科学规划是有力的保证。市规划和建设局与援建专家组成7个规划工作组、分赴7个县区编制完成7个县区农村建设规划,并印发了1万余册《灾后农房重建通用图集》。从重建规划编制、建房选址、户型设计、技术指导、质量监督等重点环节入手,强力推进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工作:

    按照“就近、就地、分散”分置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不宜建房的29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确定集中安置重建农房规模,提出了灾后农村永久性住房选址的指导意见。在分散安置的基础上,全市共选定916处灾后农房重建集中安置点可安置7.3万受灾农户。

    将重建农户纳入生态小康新村建设规划范围。2008年,纳入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户42217户,占建设户的35%。2009年,纳入生态小康新村建设户75157户,占建房的户51%。

    加强技术指导。市上成立了《灾后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组》,负责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检查。

    开展技术培训。按照市“5·12”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市城乡规划和建设局于去年9月1日至20日期间,在各县区对村组干部及农村建筑工匠集中开展了“灾后农房重建技术培训活动”,累计培训总人数12500人,并颁发了培训证书,确保了灾后重建工程的质量。

精心组织多渠道保建材供应

    16.3万户农房需要重建,可想而之,其建材的供应和价格的监管是当务之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灾后农房重建建材特供工作,出台了《关于做好灾后农房重建水泥特供工作的通知》。市、县(区)迅速组建了特供机构,建立了特供建材日、周、旬、月报表制度。发布了《对水泥实行临时最高销售限价的通知》、《进一步加强灾区建材价格监管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重建建材运输价格监控的通告》等,制定了水泥、砖、砂石临时最高出厂价、价格及管理办法,公布了建材经营环节的加价差率和临时最高销售限价以及对价格违法行为处罚措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外采购建材产品力度和加快新办建材项目建设进度,千方百计增加建材生产供应总量,狠抓产品质量安全和价格监管,机砖、水泥等建材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机砖的统购分销制度和水泥特供制度进一步完善健全。各县区均建立了以乡镇统购、统销、统管、统运为主要内容的统购分销制度,并不断完善,保证了建材价格的基本稳定。截至目前,全市新建机砖企业198家,已投产190家,机砖特供量已达29亿匹,水泥特供量达到110万吨。

   ——加大外购建材采购力度。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目前已在市外采购机砖达5.3亿匹,有效缓解了机砖供应矛盾。剑阁县已外购机砖达3亿余匹,青川县从俄罗斯等地集中采购5万立方米樟子松推进农房建设。

   ——积极实施运价补贴和对本地建材企业补贴的办法,降低了建房成本。各县区均根据自身实际相继出台了运价补贴方法,通过政府对购机砖价格(含运费)高于每匹0.45元的重建农户进行运价补贴,有效降低农户建房成本。其中,青川县对本地特供企业进行了必要补贴,既减轻了企业负担,又确保了农户限价购砖政策的落实。

严格快捷重建补助资金兑现

    受灾农户要建好新房,资金首当其冲。

    我市按照“群众自筹一点、政府补助一点、政策优惠一点、对口支援一点、信贷支持一点、社会援助一点”的办法破解重建资金瓶颈。通过政府投入、政策性贴息贷款、社会捐赠、对口帮扶、税收减免等多渠道和多方式筹集建房资金。

    同时,全市按照农房重建启动备料时拨付30%,破土动工时拨付30%,一楼主体完成后拨付40%的要求,兑现重建补助资金。严格界定一般户和建卡特困户标准,要求一卡通发放补助金,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补助资金快捷发放到位。

    截至去年10月底,全市建永久性住房应发补助户119591户,已发补助80301户,占67%;应发金额22亿元,已发金额8.32亿元,占37.8%。全市绝对贫困户和低保户补助应发户24367户,已发户10817户,占44.4%;应发金额4.7亿元,已发金额18380.2万元,占39.1%。全市农房维修加固补助发放工作正在开展,各县区已完成维修加固农户的核实工作。全市已投入信贷资金5.8亿元用于农房重建。

    除了兑现重建补助资金外,各县区均建立了农房重建担保基金,开展农房建设贷款担保业务,建立了6000余万元担保基金,全市共落实农房重建贷款12亿元。

因地制宜全市累计开工193736户

    在农房重建中,我市各县区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抗震安全、造价低廉、建造快速、经济实用、生态环保、特色鲜明的钢木、轻钢结构农房,在半山以上大力推广传统穿斗木架房。

    青川县房石镇大山深处的前河村、木瓦坪社村民何文波的新房就是因地制宜建房的诠释:他家4间近180平米的木架房屋前还修建了漂亮的砖结构走廊,背衬郁郁葱葱的大山,非常别致。新房里正在装修,客厅、卧室、厨房布局合理、设计周到,质朴大方,还散透着淡淡的木香。“我们家为了避让地质灾害,花了7000元在同村换地,当地政府鼓励我们就地取材,利用自留林里丰富的木材修木屋,新房主体在春节前就基本上完工了。”何文波满怀感激地说。

    统计表明,目前,全市木结构房屋达到50721户,占已完工房屋数的30%。剑阁、朝天等地在青川木结构房屋建设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创新,使之更加符合本地的民居特征。

   农房重建进度明显加快,质量进一步提升。截止5月5日,全市累计开工193736户,开工率98.87%;累计已完工154484户,累计完工率79.74%,完工数占应建数的比例为78.8%;累计兑现住房补助资金176188万户、25.6亿元,超额完成进度目标要求。

农房重建中的新鲜事

●灾难中挺立的石光武
    新建的两间木架房,下面是卧室,上面是阁楼,里面收拾得井井有条。这是近日记者一行走进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肢残的石光武和聋哑症张正芳夫妇家的所见。

    石光武是去年“5·12”特大地震的一个受害者,多年来辛苦建起的两层楼房几乎摧毁,家园被毁了。但是,他们很快重新振作,成为了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型,是全村首家搬进新房的人家,是“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两幅标语精神的原型。

    如今,石光武在援建工地上打工,儿子在家开摩的,女儿在外打工;家庭小卖部生意还不错。

    身残志不残的石光武正拥抱着美好的新生活。

●“外联特供”保重建
   “老魏,赶快出来哟,砖来了。”4月27日中午,一辆满载着红砖的卡车行进在利州区龙潭乡复兴村的村道上,离村民魏文孝家还有10多米远,复兴村主任杨久弟就打开车窗喊了起来。

    “党和政府就是好啊,不仅从仪陇那么远的地方给我们把砖拉回来,每匹砖还给我们补贴1毛钱,3万砖还要不到1万5千元,真是安逸得很哟!”前来帮忙卸砖的柏佛村5组村民郭正林边卸砖边告诉记者。

    村民魏文孝用砖只是龙潭乡实施外联特供机制的一个缩影。为确保按时完成农房重建任务,该乡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积极创新特供机制,采用外联特供,有效地解决了重建中红砖紧缺的现状,加快了农房重建速度。截至目前,龙潭乡已从仪陇县等地购砖30万匹,解决了40余户建房用砖问题。全乡农房重建完工974户,占重建总数的65%。

●“1+1”让特困户建起新房
    眼下,说起徐维根灾后重建新居的事,旺苍县英萃镇长石村友谊社里的村民们都十分感慨:“他家啊,可真说得上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父母常年患病,妻子改嫁他乡,5岁的小女儿还需要他抚养;无情的‘5·12’特大地震又把他家3间土木结构的房子损毁。可这些接二连三的遭遇硬是没将他整趴下,他还是把新房建起来了!”

    村委会主任彭富基说,“地震后,村里成立了7个互助组,徐维根一直坚持帮助缺乏劳动力的农户维修加固震损房屋、抢种抢收。”为了重建起自己的住房,徐维根始终不找镇上领导“诉苦”,他向住在水磨乡的姐姐借了两万元钱,又找到正源乡的弟弟帮忙,联系好工匠后,迅速购买了水泥、钢材、砖等建材物资。去年11月24日,他家开始热热闹闹的动工重新修房。今年2月25日,他的砖木结构楼房第一层盖顶;3月底,第二层封顶。

    徐维根说,“为了帮我建好房,镇上把我列入了‘1+1’帮扶对象,主要领导亲自帮我选地方、搞设计,办理相关手续。去年冬天,镇上还给我送来慰问金和过冬物资。考虑到我家很困难,镇上还给我提前预支了30%的重建资金。”

    徐维根还向记者反复念叨村民们对他的帮助,“为了我这个房子,本社有32户乡亲都帮过我,最多有帮十几个工的。我这个地基还是老支书何安文主动把自己的田拿出来给我的,他还帮我到陕西买瓦。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记者   左丽琼)